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分散式帳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用於安全、透明地記錄交易或數據。

可以把區塊鏈想成一本「全世界都有副本的公開帳本」,每次有交易發生,大家都會同步記上一筆,沒人能私自改數據,除非你能同時改掉所有人的副本。

核心特點

  • 去中心化:不像傳統資料庫由單一機構控制,區塊鏈數據分佈在全球多個節點(電腦)上,所有節點共同維護,無需中央機構。
  • 區塊結構:數據以「區塊」形式儲存,每個區塊包含交易記錄、時間戳和前一區塊的加密雜湊(Hash),形成一個按時間順序的鏈條。
  • 不可篡改:透過密碼學和鏈式結構,數據一旦上鏈,幾乎無法被修改,除非控制網絡中多數節點,確保高安全性。
  • 透明性:在公開區塊鏈(如比特幣)中,所有交易記錄對參與者可見,增強信任。
  • 共識機制:節點透過算法(如工作量證明 PoW、權益證明 PoS)達成數據一致性,確保帳本可靠。

應用場景

  • 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區塊鏈是其底層技術,用於記錄交易。
  • 智能合約: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的程式碼,應用於金融、供應鏈等。
  • 其他領域:供應鏈管理、醫療記錄、投票系統、版權保護等。

Block

根據鏈上的位置、用途或特性,常見的區塊類型如下:

  • 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
  • 普通區塊(Regular Block)
  • 孤兒區塊(Orphan Block)

Genesis Block

創世區塊,又稱為區塊 0(Block 0),是「區塊鏈中的第一個區塊」,它是整條區塊鏈的起點與根基。特點如下

  1. 沒有前一個區塊的 Hash
    • 一般區塊都會記錄前一個區塊的 Hash 值來形成鏈結,但創世區塊是第一個,前面沒有區塊,因此其「前區塊 Hash」通常是預設值(比特幣為 64 個 0)。
  2. 由創建區塊鏈的開發者手動生成
    • 這與其他區塊是透過共識機制「挖出來」不同,創世區塊的數據內容與發放的初始資產分配(如初始幣量)是寫死的。
  3. 可能帶有特殊的意義或隱藏訊息
    包含初始參數、分配規則或特殊數據(如比特幣的創世區塊包含一句話:「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Regular Block

  • 定義:區塊鏈中最常見的區塊,包含交易數據並按時間順序連接到前一區塊。
  • 特點
    • 從區塊高度 1 開始,隨著交易的打包不斷新增,這些區塊依序相連構成「主鏈(Main Chain)」。。
    • 包含交易列表、時間戳、前一區塊的雜湊、當前區塊的雜湊和共識相關數據(如Nonce、難度目標)。
    • 通過共識機制(如PoW、PoS)由節點驗證並添加到鏈上。
  • 內容
    • 區塊頭:包含元數據,如前一區塊雜湊、時間戳、Merkle根(用於高效驗證交易)、Nonce等。
    • 區塊體:包含實際的交易數據。
  • 例子:比特幣或以太坊中的大多數區塊,記錄用戶間的轉帳或智能合約執行。
  • 作用:記錄交易,確保數據的連續性和不可篡改性。

Orphan Block

  • 又稱為「遺棄區塊」、「孤塊」。
  • 當兩個礦工幾乎同時挖出了一個區塊,最終區塊鏈只會選擇最長鏈的一方,其餘的會被捨棄,成為孤兒區塊。
  • 雖然這些區塊是有效的,但不會被區塊鏈主鏈承認。


Chain

區塊鏈根據訪問權限和參與者的範圍,鏈可分為三種類型

  • 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
  • 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
  • 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

Public Blockchain

  • 定義:完全開放的區塊鏈,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參與,無需許可即可加入網絡,讀取數據、發送交易或參與共識(如挖礦)。
  • 特點
    • 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無單一控制方,所有節點平等參與。
    • 透明性:所有交易記錄公開可查,任何人都可驗證。
    • 安全性:依賴大量節點參與(如工作量證明 PoW 或權益證明 PoS),篡改難度極高。
    • 參與者:不限,全球任何擁有設備和網絡的人都可加入。
  • 例子: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
  • 應用場景:加密貨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NFT(非同質化代幣)。
  • 優點
    • 高度透明和去信任化。
    • 網絡穩健,抗審查能力強。
  • 缺點
    • 交易速度較慢(如比特幣每秒約7筆)。
    • 能耗高(如PoW機制)。
    • 隱私性較低,數據完全公開。

Consortium Blockchain

  • 定義:由多個組織或機構共同管理和運營的區塊鏈,參與者需獲得許可,僅限特定節點參與共識和數據訪問。
  • 特點
    • 部分去中心化:由聯盟中的預選節點控制,權限分配由成員協商。
    • 有限透明:數據訪問和寫入權限受限,僅對聯盟成員開放。
    • 高效性:交易速度快,能耗低,適合企業應用。
    • 參與者:特定組織或企業,如銀行、供應鏈公司等。
  • 例子: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
  • 應用場景:供應鏈金融、跨機構結算、醫療數據共享。
  • 優點
    • 交易處理速度快,成本低。
    • 隱私性較高,可控制數據訪問權限。
    • 靈活性高,可根據需求定制。
  • 缺點
    • 去中心化程度低,依賴聯盟信任。
    • 抗審查能力較弱,可能受聯盟控制。

Private Blockchain

  • 定義:由單一組織或企業完全控制的區塊鏈,只有內部授權節點可以參與,數據訪問和共識由該組織決定。
  • 特點
    • 中心化程度高:由單一實體管理,類似傳統資料庫但具備區塊鏈的加密特性。
    • 高效且私密:交易速度快,數據僅對內部開放。
    • 權限控制:只有授權用戶或節點可訪問或修改數據。
    • 參與者:單一組織內部員工或指定合作方。
  • 例子:企業內部使用的區塊鏈系統,如某些銀行的內部結算系統。
  • 應用場景:企業內部審計、數據管理、內部供應鏈追蹤。
  • 優點
    • 高效,交易確認快。
    • 高隱私性,數據不對外公開。
    • 易於管理和升級。
  • 缺點
    • 去中心化程度最低,依賴單一組織。
    • 缺乏公開透明性,信任依賴組織本身。
    • 抗篡改能力較弱,易受內部操控。

各鏈比較

特性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
去中心化程度
參與者任何人聯盟成員單一組織內部
透明性完全公開有限公開完全私有
交易速度較慢較快很快
能耗高(如PoW)
應用場景加密貨幣、DeFi企業合作、供應鏈金融內部數據管理、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