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Model

tcp/ip為網際網路之基礎協定
tcp/ip協定是由許多協定所組成,但tcp與ip則為主要協定
由DoD(department of defense,美國國防部)設計出來
設計目的是為了確保資料的完整性,以及在戰爭中還能維持通訊

TCP/IP 的特性:
用途最廣的協定之一
最慢的傳輸協定之一
是可路由協定TCP/IP層級模型(RFC-791,RFC-817)/Internet Protocol Suite/DoD模型

協定applica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網路internet layer
network access layer

Application Layer(應用層)TCP/IP 模型與應用程式間的界面
應用程式根據傳送層所需的形態來選用資料格式
相關應用有ftp,email,telnet,snmp,dns,…等
Transport Layer(傳送層)為應用程式間提供end-to-end(點對點)的通訊
會將送下來的資料切割分包,符合下層傳輸要求體積
傳送層協定主有TCP與UDP
ps:也被稱為host-to-host layer
Internet Layer(網際網路層)處理機器間通訊﹐為每個下來的封包加IP標頭
負責操縱資料跨越網路的方式,並找出跨越網路的最佳路徑
關鍵是路由,判斷目地是否為本機,判斷封包傳到本地節點或傳給router
相關協定有ip,icmp,arp,rarp,igmp
Network Access Layer(網路存取層)把資料直接給網路裝置(定義如何用網路傳IP資料段)
也被稱為host-to-network layer(主機對網路層)
把IP資料段封裝到網路傳送的實體frame(訊框),並把IP對應到網路設備的實體位址tcp/ip model與osi reference model比較

application layerapplication layer
presentation layer
sess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transport layer
internet layernetwork layer
network access layerdata link layer
physical layer

相似處:
兩者都有相對應的傳輸與網路層
皆被認為是packet-switched(分封交換)而非電路交換
相異處:
使用udp的tcp/ip傳輸層不保證封包能送達,而osi傳輸層可保障封包傳遞
tcp/ip是圍繞著網際網路發展的標準,具可信度,但網路非根據osi建立,而osi適用於學習通訊過程的指南

…………………..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網際網路組群管理協議)
管理網路群組的通訊協定,主要利用IP堆疊實現多重傳播,其最大的好處在於解省整個網路的頻寬。
網路堆疊有不同的層次構成,每一層只和相鄰的上、下層通訊,IGMP使用第2層與第3層通訊層,而其多重傳播的特性可在寬頻網路中有效的傳輸視訊流。
基於IGMP協議,提出資料請求的主機都可以接收到數據流,但這些請求並不會傳輸到原始伺服器,數據流也只在需要多重傳播的路由器上進行複製,而不是在原始伺服器上複製,因而得以降低頻寬浪費的情況。
現行的IGMP版本為第二版,與先前提出的第一版本間的差異在於如何從多重傳播組中去除終端機。換言之,第二版本的IGMP解省頻寬的效能更為卓著。